作者:Rita@Rita仍然在这里

本想将本文档期安排在8月5日发,但事态紧急,我无法再坐视一分一秒,只好先发在小号上,现在再用大号重发。我们正在目睹的是这个时代最严重的堕落和人性的倒退,它代表着特权者对一个普通人的围剿和肆意欺压,同时也代表着大众的道德已经堕落到了快要无可救药的程度。我看到了一个勇敢维权的受害者及其家人受到全国规模的辱骂,挺身而出说出真相的武大学子的个人信息被这些人当成炫耀的资本;我看到了群众是如何被嘲弄、舆论是如何被操控、事实是如何被掩盖的。在这个时刻,没有一个有基本是非观的人可以沉默。  

这篇文章将以一个转载的综述作为主干,并穿插必要的解说和其他证据。包含如下部分: 

  • 基本信息:那天发生了什么?  

  • 肖同学的风评:多人作证有过偷拍历史  

  • 判决书是否存在问题?  

  • 肖同学的家庭背景及与法院的关系  

  • 肖同学的心理问题是否属实?  

  • 肖母是否“诬告”湖北教育厅?  

  • 肖同学是否具备入学资格?  

  • 为何肖父的姓名在判决书中被隐藏?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是谁炮制出“诬告”的热搜、是谁购买的水军?是否应定侮辱罪或造谣传谣?

基本信息:那天发生了什么?  

以下为录音关键内容转写。完整录音在上方网盘中可下载。 

在录音的其余部分,还涉及男生(肖同学)书写道歉信的过程。女生(杨女士)多次强调“发生了什么就写什么”、要求与事实一致;起初肖在道歉信中写他对女生进行了偷拍,女生经过核实后发现他并未偷拍,随后要求肖将他没有做过的事情删去。最终,肖在道歉信中写下“对姐姐做了下流的事”,并留下假名“肖明”。所幸杨女士警惕性较高,要求肖同学出示证据证明信息真实性方才没有中计。

在这里,我们难免要提出如下疑问: 

  1. 肖同学的母亲在5个月后提出,肖同学患有湿疹,他的动作是在抓痒。为什么肖同学在事发当日与杨女士当面对质时从来没有提到过自己有皮肤病,反而是从一开始就说“我错了”、“我太龌龊”、“我是第一次”、“能不能用经济赔偿”? 

  2. 肖同学为什么要留下假名字? 

  3. 肖同学为什么一开始说自己进行了偷拍?是否可以解释为,他在写信时已经想好了对策,事后就用“自己没有偷拍”作为理由洗刷自己? 

在上述录音中,杨女士明确提出不要经济补偿、只要道歉和学校处理。随后,她联系了肖同学的辅导员,以下为录音转写(部分,完整版见网盘):

在杨女士叙述完事情经过后,辅导员表示“能猜到引发事件的学生是谁”。难道说,肖同学并不像他自述的那样是“第一次”做这种事?

杨女士的诉求从一开始就很明确,要求肖同学道歉、并要求学校进行处分。 

性骚扰属于违法行为;即使肖同学本人无意性骚扰,在公共场合长期抓挠裆部的行为违反公序良俗,在实践中也有可能归入“寻衅滋事”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如果杨女士愿意,她可以将肖同学送到派出所;但她没有,因为考虑到肖同学一再请求不要扩大事件,她决定按照校内流程解决。并且,杨女士考虑到肖同学父母身体状况,也没有通知对方家人。 

然而杨女士的忍让换来的是什么呢?直到三个月后,学校仍然没有对肖同学做出处分。 

为了打破这种状况、避免学校以拖延的态度应对,杨同学不得不将此事公开。即使如此,她仍然选择将肖同学的完整姓名和其他信息打码发布。但纸毕竟包不住火,很快大家就都知道了肖同学是谁。此外,为了进一步维护自身权益,杨女士向法院起诉,状告肖同学性骚扰。在不久前,一审结果公布,杨女士的诉求未获支持。这立刻点燃了事件的高潮:“诬告”一词瞬间爬上热搜。一众自媒体、甚至有正规媒体纷纷报道,要求武汉大学撤销对肖同学的处分,甚至诅咒“诬告者”不得好死——好家伙,民事诉讼请求未获法院支持,就成了“   诬告”   ?原告败诉就变成了诬告——特别是面对性骚扰这样一种几乎不可能取证、败诉率极高的违法行为——以后谁还敢打官司?我们的法律原则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需要历史学家给出答案。 

这场诉讼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面对杨女士录制的视频以及肖同学亲笔承认对杨女士做了“下流的事”的书面道歉信面前,肖同学是如何解释的呢? 

在诉讼过程中,肖同学及其律师、亲属团队的核心观点是肖同学患有湿疹,抓挠裆部不属于性骚扰。奇怪的是,肖同学提供的   就诊记录晚于案发114天,且早期病历被剔除、姓名与肖同学不符。再结合案发当日肖同学似乎完全没有想起来自己患有湿疹,难免引发对于湿疹说真实性的质疑。

 

肖同学的风评:多人作证有过偷拍历史  

肖同学高中就读于武汉外高。有大量武汉外高的同学拍出自己的高中毕业证,发声作证肖同学在高中时就有过偷看女厕等不端行为。也有肖的高中同学的家长加入作证的行列。遗憾的是,这些作证者迅速遭到网暴、开盒,大量作证的帖子被删、账号被封。 

判决书是否存在问题?  

关于本案的判决书,判决书中提到的“杨女士的言论”与录音不符:原始录音中杨女士问肖同学是不是本科生,在判决书中写成了“不认错是不是?”;此外,判决书中还有多处选择性隐藏录音内容。此外,判决书中存在错别字,将“原告主张”写成了“原告智障”。

肖同学的家庭背景及与法院的关系  

那么,为什么在社交媒体上会出现如此奇异的景象呢?为何肖同学的事件能撬动如此大范围的网暴和删帖呢?为什么任何对肖同学不利的发言都会被快速删除呢?这或许可以从肖同学的家世中找到答案。

此外,肖同学也在自己的作文里写下了“爷爷和二汽的故事”;二汽即现在的东风集团。

有人可能会问,你怎么敢断定这是他的演讲稿和作文?就算这是他的作品,你怎么敢断定他不是在吹牛?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就很容易了,因为当有人质疑这篇作文的真实性时,肖同学的妈妈亲自站出来,义愤填膺地保证这篇作文真实。以下是肖母的说法:

那么,肖同学的爷爷现在状况如何呢?很不幸,这位老人已经离世。在法庭上,肖同学一方主张,由于肖同学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老人不堪其扰,悲愤而终。事实又如何呢?这也很容易知道,因为老人功勋卓著,很多老同事都关心老人情况。早在2018年,有老同事造访了老人并写下记录,提到此时老人已在ICU中,插满了管子,十分痛苦。我们不禁想问,早在2018年就不幸住进ICU的老人,是否有能力抖擞精神关注微博热搜获知肖同学的信息?这个问题或许需要医学大牛来回答。

关于受理杨女士诉肖同学案的经开区人民法院,我们需要搞清楚它是否与东风集团存在利益关联,能否在裁决中保持中立?

肖同学的心理问题是否属实  

此外,关于肖同学声称的“由于杨女士公开此事,他患上了严重抑郁症”,以下是肖母发布的检测报告:

心理CT系统包括112个心理指标的结果分析,近400道题,全面评估受试者的心理状况。肖同学填写这400道题只用了7分钟,是因为他天生学霸、才思敏捷,还是另有原因?此外,在检测报告中已经明确标注:“答题效度:中度夸大,大体随意或求助倾向,警惕心理问题被夸大”。肖同学的抑郁状态是否真有这么严重、或者他其实存在的是别的心理问题?  

虽然肖一方声称杨同学引发网络暴力,但在庭审过程中,反倒是肖同学一方大谈特谈杨同学的个人信息、叫嚣“无论如何都不会放过”。这也让人感到疑惑:引发网络暴力的究竟是谁,所谓的“杨同学引发网络暴力”是不是肖同学的心理投射?  

肖母是否“诬告”湖北教育厅  

另一个值得玩味的线索是,在企查查上对肖母进行搜索,可以发现她曾经参与了一场行政诉讼,起诉对象是湖北省教育厅,第三方是武汉大学。据传,在这场诉讼中,肖母要求撤销武汉大学对肖同学的处分,结果未获法院支持。如是这样,肖母是在“诬告”湖北省教育厅吗?

肖同学是否具备入学资格?  

目前,有很多人要求调查杨女士的学位论文。武汉大学回应称正在调查,我们可以等待调查的结果。而另一方面,肖同学的升学过程是否合规,同样是一个问题。根据南开大学和武汉大学的公示,肖同学同时获得了这两所学校的保送资格,其中南开大学保送的是西班牙语项目。然而,据信,肖同学此前并没有学过西班牙语,且肖同学中考分数低于所在高中录取分数线,属于插班生,按理没有保送资格。他的保送过程是否合规?是否受到了家庭背景的影响?如果按照规定肖同学不具备保送资格,武汉大学需要回应是否撤销肖同学的本科生入学资格。

为何肖父的姓名在判决书中被隐藏?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关于此事的原因,有网友进行了猜测和查证,发现肖家创办了“武汉永昌隆工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并“为东风等知名汽车厂提供配套”。网友提出怀疑,在肖同学爷爷身为东风集团高管的情况下,肖家父母创办民营企业并为东风提供服务,是否涉嫌利益输送?是否这就是肖父在判决书中隐姓埋名的原因?

最后,是谁炮制出“诬告”的热搜、是谁购买的水军?是否应定侮辱罪或造谣传谣?

以上,是目前汇总的涉及此案的主要信息。希望以上的疑问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